大发体育官方 - 大发体育注册平台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发布日期:2011-07-14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充分揭示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重大意义。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主义譬如一面旗帜,旗帜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党带领人民经过90年的艰苦跋涉,才探寻到的旗帜。全党和全国人民应该高举这面大旗,团结在这面旗帜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功
      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归根结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功。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为中国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完成现代化奠定了制度基础,开启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人民共同富裕的伟大征程。“如果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的混乱状态就不能结束,贫困落后的状态就不能改变。”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走过曲折的弯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开始了进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改革开放,在推进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
      邓小平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形成科学社会主义观的一个新的形态”,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推动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使中国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共领导人,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出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胜利。“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紧密联系起来,赋予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和任务以丰富的时代内涵,确定了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一系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等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发展,使中国避免了重蹈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蜕变的命运,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经受风险考验中继续前进。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总结新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提出了树立和落实
    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重大战略思想,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使中国改革开放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深刻总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经验过程中概括出来的理论精华,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从发展的角度,初步回答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搞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科学发展观通过对社会主义发展问题的一系列回答,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相结合的角度,全面系统地丰富了社会主义发展观。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宣示,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我们追求的发展是惠及全体人民和子孙后代的发展,我们要走的发展道路是不同于资本主义的、以人为本的、又好又快的发展道路。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长期基本国情,以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未来社会主义的预测为指导,在总结20世纪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教训基础上,第一次回答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的社会主义的社会发展方向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现实实践的层面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预测的社会主义的实现途径。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条件下,防止党腐化变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举措,是中国坚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的政治保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现代化事业稳步推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使社会主义中国避免了重蹈苏联、东欧国家的覆辙,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多万亿人民币,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已经名副其实地成为一个世界经济大国。中国正在崛起,已经崛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前景,带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走出低谷,展示社会主义的光明前途。
      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的根本原因,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产物。它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当代中国实践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创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鸦片战争以来的一百七十多年的中国历史证明,资本主义不可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可能实现中国人民的共同富裕;一百多年的近代中国历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半个多世纪的现代中国历史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崭新道路,实现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性飞跃。在当代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富裕;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通过改革创新自我完善,焕发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凝聚党心民心,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总之,历史和现实已经充分证明了,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是中国社会各个社会阶层的共同理想。
      为了把中国改革开放推向成功,就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不移地坚持
    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坚定不移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人民的共同富裕。

        二、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的挑战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必须正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的挑战。
      1、如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发挥公有制的主导作用
      这是影响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首要问题。中国目前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长期并存的历史阶段。在国内,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受到其他经济成分尤其是民营经济的挑战,公有制的主导作用还没有有效地发挥。从全国看,公有制仍然占主体地位,但从全国不少省份和一些市、县局部来看,
    非公有制制经济已经在这些地区占主导地位。由于民营经济的普遍存在,劳资纠纷可能成为引发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也可能导致贫富两极分化的发生;在国外,中国公有制处于世界资本主义私有制汪洋大海的包围之中,在资本全球化的背景下,面临着被西方发达国家蚕食、吞并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受到挑战,就连公有制的存在也受到许多人的质疑。邓小平反复强调:“社会主义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二是不搞两极分化。”因此,如果公有制丧失主体地位,不能发挥主导作用,就无法证明中国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也就无从谈起。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公有制的主导作用,当前要探索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完善公有制的内部治理结构,使公有制真正成为社会所有的一种所有制形式,防止成为少数人、少数利益群体牟利的工具。要坚定公有制一定能搞好的信心,要确保公有制的主导地位。如果公有制丧失了主体地位,就丧失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之所以对社会主义丧失信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一些省份,公有制已经不占主体,还有许多地方,在不少垄断性行业,公有制搞得太差,成为少数群体谋私利的工具,让人们对这种“公有制”失望,成为一些人鼓吹私有化的口实。当前,要通过改革,在国营企业内部,让国营企业的普通员工能够真正参与企业内部管理,要防止以各种借口剥夺国营企业普通员工参与企业内部管理的权利,使少数管理者为所欲为地支配国营企业;在国营企业外部,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让全国人民能够有机会
    监督国营企业,防止全民所有制蜕变为部门所有制,乃至个人所有制。
      2、如何坚持共同富裕,防止出现两极分化
      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是人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重要原因。邓小平关于共同富裕的论述非常丰富。如,共同富裕“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力,第二是共同富裕”,“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他还明确提出,中国改革开放“如果导致两极分化,改革就算失败了。”关于中国当前是否已经出现两极分化,学术界存在不同的看法。但中国现在贫富差距比较大,却是普遍的社会共识。这个问题如果不引起注意,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实现共同富裕将根本不可能,也会使人们丧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在防止两极分化的过程中,应该警惕将共同富裕的实现寄希望于所谓“公平分配”的思潮。现在不少人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所谓“公平分配”,实现了收入均等化,消除了两极分化。这根本不符合事实。无庸讳言,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国家税收缓解了两极分化的局面,通过所谓“福利国家”,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这种离开资本主义私有制实现所谓“公平分配”的实质,早就为列宁所批判。列宁说过:“一个亿万富翁只能按资本所占比例同别人瓜分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民收入’(而且还要多一点,要让最大的资本得到比它应得的更多)。资本主义就是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和无政府状态。鼓吹在这样的基础上‘公平地’分配收入,便是蒲鲁东主义,便是小市民和庸人的痴想。”西方的“福利国家”只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为垄断资本家做了一件大好事。因为它并没有突破资本生产关系的框架,也没有破坏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基础,没有根本改变劳动者受剥削、受压迫的雇佣者的地位。实现共同富裕,关键还在于通过发展公有制。在公有制基础上实行的按劳分配,本身就是一种“公平分配”。
      3、如何看待剥削问题
      这也是影响人们尤其是广大工人、农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
      由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在我国大力发展私有经济,是必然的。改革开放以来,私有经济在我国社会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私有经济的发展。但是也应该看到,由于私有经济的存在,必然存在着剥削现象。必须正视剥削的存在。不能因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消灭不了剥削,在一定程度上要利用剥削,就否认剥削的存在,或回避剥削问题,更不能认为剥削是一个将永远存在的现象。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消灭剥削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之一。因此,政府要规范、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将剥削限定在可接受的范围,允许工人通过集体谈判、罢工等形式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同时,要通过税收,调剂社会财富分配;积极引导先富群体,激发先富群体的社会责任感,从事社会公益事业,促进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
      4、如何实现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相结合
      协调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矛盾,使市场经济手段服务于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目的,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面临的重大现实挑战。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建设市场经济,这在人类历史上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创举。社会主义强调集体主义,主张合作,崇尚奉献,反对剥削,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个竞争经济,主张逐利,强调个人主义,会自然形成两极分化。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真正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江泽民曾经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社会主义不是多余的,而是画龙点睛。自从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方面,经过了艰苦的努力,提出了许多有效的举措。但从整体来看,这个问题还远没有破题,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而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还远没有显现出来。在种情况下,不少人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比不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或者认为二者没有本质区别,这样就影响了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信心。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之一,必须在用社会主义制度规范、引导市场经济方面继续加大力度,学会科学地调控与驾御市场经济。当前,要防止“市场万能”的思想影响决策,避免泛市场化。
      5、如何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关系
      如何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也是影响人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一个重要现实问题。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义,还需要漫长的时间。邓小平说过,仅巩固社会主义就需要几代、十几代、甚至几十代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前途产生了悲观的认识,认为共产主义太遥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知道往哪里发展,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底气不足,故而就无法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因此,必须处理好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关系,要用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教育广大党员、尤其是党的高级干部,绝对不能放弃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防止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迷失方向,避免伯恩施坦所鼓吹的“目的是微不足道的,运动就是一切”的思想俘获高级干部。
      6、如何永葆党的先进性,防止共产党的变质
      这也是现实中影响人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一个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发展方向的政治保证。在不少地方,在公有制不占主体的情况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就在于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邓小平同志1993年9月16日同邓垦谈话时明确提出:“我们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提出‘四个坚持’。没有这‘四个坚持’,特别是党的领导,什么事情也搞不好,会出问题。出问题就不是小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越性在哪里?就在四个坚持。四个坚持集中表现在党的领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党内出现了少数
    腐败变质分子,影响到了人们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如何防止党内出现一个特殊的利益集团,关系到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同时要防止党内的腐败分子与社会上的非法的私营企业主相勾结,结成利益共同体,成为非法的私营企业主在党内的利益代言人。

        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警惕民主社会主义思潮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要警惕民主社会主义思潮,防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化。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在《大失败》一书中说,“民主社会主义和福利国家常常是同共产主义学说的吸引力进行斗争和为共产主义模式提供另一种民主选择的有效方法。”
      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因此,在形式上就呈现出民主社会主义的某些特点,致使一些人误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民主社会主义的一种模式。同时,中国现阶段社会存在走民主社会主义道路的社会基础和可能。在当前,赤裸裸地鼓吹走资本主义道路,不会为人们接受。但民主社会主义由于挂着“社会主义”的旗号,又吸纳了社会主义的某些价值理念,还有北欧一些国家作现实支撑,因此具有某种迷惑性。在苏联东欧剧变后,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低潮,加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然在实践中,还存在着发展中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还需要在实践中去检验,有待在未来的发展中去显现,这些就成为民主社会主义在中国蔓延的社会主义基础。
      在目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谷的情况下,必须严格区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也叫社会民主主义,起源于19世纪初。1895年恩格斯逝世后,在伯恩施坦、考茨基的影响下,社会民主主义逐步演变为一种在资本主义范围内通过议会道路来改良资本主义的思想主张。20世纪50年代,社会民主党人为了凸显社会民主主义的“民主”,将其思想体系的名称由“社会民主主义”改为“民主社会主义”。20世纪90年代苏东剧变以后,社会民主党人又把其思想体系的名称恢复为“社会民主主义”,意在表明它并不是一种(民主)“社会主义”,而是一种(社会)“民主主义”。英国著名社会学家吉登斯评价当今的民主社会主义时认为:“过去,社会民主主义总是与社会主义联系在一起。现在,在一个资本主义已经无可替代的世界上,其取向又应当是什么呢?”,是“告别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民主社会主义是两个不同的思想体系,它们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区别。主要表现在:(1)在对待马克思主义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民主社会主义则由最初信奉马克思主义,逐步蜕变为把指导思想多元化奉为自己的思想纲领,“指导他们的是进化社会主义理论,而不是革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2)在对待公有制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只有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才能最终消灭剥削、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民主社会主义则主张“保护和促进”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混合经济”,认为私有制是“人的自由的基础”,“生产资料所有制现在不是赋予一个社会本质特征的主要因素了”,“社会主义的计划并不以所有生产资料的公有为先决条件”,“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制得到保护和改进,只要它不妨碍建立一个公正的社会制度”;(3)在对待无产阶级专政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民主社会主义从抽象的民主、自由、正义、平等的观念出发,把国家看作是超阶级的正义力量,主张不改变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否定无产阶级暴力革命,污蔑无产阶级专政是“独裁统治”和“极权主义”,把民主和专政绝对对立起来,声称“反对任何专政”;(4)在对待共产党的领导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必须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民主社会主义从否定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出发,鼓吹“全民党”,认为“社会民主党已经从一个工人阶级的党变成了一个人民的政党”,同时攻击共产党的领导为“独裁统治”、“极权主义”、“嘲弄人权”、“歪曲社会主义思想”、歪曲人的“自由权利”和“分裂世界”、“加剧世界紧张局势”;(5)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前途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终发展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民主社会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的共同理想已不复存在”,民主社会主义“不是以某种最终目标为方向的,应当把它解释为一种过程。民主社会主义没有最终的目标,应当把它理解为永久性的任务”,声称作“资本主义病榻前的医生”,“处于与资本主义共生的状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属于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民主社会主义属于资本主义的思想体系,是资本主义的一种改良主义思潮。所以要警惕一些人用民主社会主义的思潮去改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向民主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立足于中国国情,又适应于时代发展,是我国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民主社会主义虽然在某些方面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想体系和发展道路,无论从历史还是从现实来看,民主社会主义都不适合中国国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唯一正确道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理想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缺乏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就丧失了精神支柱,失去了凝聚力,迷失了前进的方向。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理想信念,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旗帜,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向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历史和实践发展的必然结论。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无可辩驳地证明了这一道理。
      “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在当代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才具有广泛的社会共识。这个共同理想,既实在具体,又鼓舞人心。它既是对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也是中国人民共同利益和愿望的根本体现,是动员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旗帜。这个共同理想,把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和个人的幸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把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共同愿望有机结合在一起,具有令人信服的必然性、广泛性和包容性,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能够为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和群体广泛接受,是党心所向、民心所向,是凝聚全民族、全社会的伟大旗帜。
      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面对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中国共产党要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前进,开创工作新局面,赢得事业新胜利,最根本的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